阅读历史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34节(2 / 3)

加入书签

别的客人能拿到手的房价都不同。

然而周秋萍只能遗憾摇头:“我现在还不适合买别墅。”

“为什么?如果是房款的问题,不需要付全款,按揭7成都没问题。”曹敏莉微笑,“我们有合作的银行,有人负责全程帮忙办手续。”

这条件真优厚啊。

上辈子90年代周秋萍去海城进货做生意时,也曾经动过买房的念头。不过当时要求贷款的人必须得有正式工作,像她那样的小商贩根本没资格去银行拿房贷。

现在,居然什么都不要,直接拿房子作为抵押就可以。

周秋萍十动然拒,诚恳地解释了自己不打算买这里别墅的原因。

她相信房子很好,只是对她来讲并不实用。

黑色轿车后排左边车门打开了,头发染成黄色的曹启龙嗤笑道:“住在这里的人,还用担心安全问题?保安不够用,没有保镖吗?”

周秋萍不清楚他的身份,但总归是曹总带来的人,她也不生气,还是笑得眉眼弯弯的模样:“我用不起保镖啊。在内地,一般人很难找到保镖的。而且我也没能力保证保镖的可靠性。”

曹敏莉看了眼曹启龙,在后者下意识地闭上嘴巴后,她才转过头继续同周秋萍说话:“那我们要怎么做,你才会选择买这里的楼盘?”

这表现,妥妥的霸道总裁。

不过周秋萍不至于脑补过度。

她也知道对方之所以开口询问,并非将她当成智囊,而是好比厨师烧好菜,也会到大堂同客人聊两句,请问客人对饭菜的看法。

再好的厨师,没这习惯的话,也只能固步自封。

周秋萍笑道:“那可有点麻烦,一个是交通不便。在内地,能当上司机那都是好工作,一个月能挣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如果住在这里,我要花钱买车请司机,这笔开销加在一起就能再买一栋楼了。盒子比珍珠还贵,反正我是承受不起的。”

曹敏莉点点头,颇为认真地询问她的意思:“如果有专门的巴士线,那你还会为此烦恼吗?”

她的国语相当流利,如果说慢点儿,一般人都听不出来香港口音。

周高氏先抢着回答了:“那也不行,太远太麻烦了。我就是在园子里种的菜,我还得去街上买肉买鱼是不?总不能天天吃素。我出去一趟就要坐车,车子又不晓得要等多长时间,我是不愿意这么麻烦的。”

她现在就怕女儿会心动,直接掏光了腰包,买这里还看不到影子的楼房。

周秋萍也诚恳地点头:“是这个问题,生活配套设施没跟上。没有菜场,没有商场,连杂货店都没有,一家人坐在这儿就跟孤岛似的。我想不仅仅是我,绝大部分内地人都难以适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要见识过甚至看烦了灯红酒绿后才想寻找的清净。现在,大部分内地人可能更喜欢热闹和繁华。”

“那我应该在这里建一个百货商店,还有菜场?”

周秋萍笑道:“这么说吧,曹总。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内地的工厂家属区?那里就像一个小型城镇。不管商店、菜场、杂货铺,还是学校或者医院,甚至连修车铺都一应俱全。生活在厂区里的人都已经习惯了一抬脚一出门,自己的生活都能得到满足。这才是我们大部分人想要的成熟的生活区。至于别墅和普通居民楼的区别就好比干部楼和职工楼的差距。整个大框架没什么区别。”

曹敏莉一直在侧耳倾听她的话。

她旁边的助理苏珊更是拿出了纸笔认真地记录。

周秋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就是一说,一家之言而已,不能代表其他人。可能是我不够有钱,所以现在承受不起。而且工人随着工厂走,工人家属区的房子不愁没人要,厂里直接就给分配好了。而且大家抬脚就能去工厂。生活区和工作区非常近。但商品住宅性质不同,即便你把一切生活设施都安排好了,大家也未必愿意过来买房。我这也是白说。”

“不不不,我认为你的意见非常中肯,很有道理,对我很有启发。”

周秋萍却摇头:“嗐,这谈不上。我觉得吧,是这样的。虽然我们都知道深圳很有发展潜力,这几年也发展的非常快,非常好。但别墅这种高端住宅,我个人认为呀,目前适合的销售对象还是你们香港人。”

曹敏莉笑道:“大陆市场这么广阔,我看万元户都已经常见,百万富翁也不少。深圳毕竟是内地,不能总是指望香港人来支撑消费市场。”

在此之前,港商在深圳开发的别墅基本上都卖给了香港人。虽然销售情况良好,开发商挣了不少钱。但这对于希望深植内地市场的曹敏莉来说,还达不到她期望的目标。

9亿人口的内地市场,才是她真正希望发掘的地方。

周秋萍摆摆手,认真地和人分析:“情况不一样,首先内地的百万富翁未必想来深圳买房。对大家来说,买深圳的房子,最大的诱惑力也许就是能够解决城市户口。因为目前大陆也只有在深圳,可以通过这种手段进行农转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