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20节(2 / 3)

加入书签

,不做就不做,东边不亮西边亮。我们又不是没货源,非得倒人家的东西。”

小陆还想说什么,叫旁边人拉了下。

周秋萍在边上冒了句:“行,这就是走私,到时候人家派军警缉私。你们在战场上没跟匈牙利干过,跑到走私跟人打起来。传出去也不好听啊。到时候再一查是部队的公司,要人怎么说?”

小陆有一万句话等着呢,愣是被这几句话堵得死死的。

好吧,看在部队的面子上,不做就不做好了。

作者有话说:

关于文中提到的1990年的国内气氛

进退之际,思想舆论界 “左”风再起。

直接质疑改革姓“资”姓“社”的第一炮,由当时一位重量级“理论权威”打响。

1990年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其《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文。这篇17万字的长文提出,未来的斗争将是“推行资本主义化的改革还是社会主义的改革”的斗争。在这里,资本主义化的改革是什么呢?“一个是取消公有制为主体,搞私有化;一个是取消计划经济,搞市场化。”

这篇文章还将这种对立上升到“资产阶级自由化与四项基本原则对立”的高度,直称“斗争的根本问题是颠覆还是保卫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并怒斥“资产阶级自由化确实在呼唤‘中产阶级’即资产、阶级”。文章一出,即有布置要求各地学习,“市场经济”被贴上资本主义标签,讨伐文章接踵而来。

12月17日,《人民日报》再发《社会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这篇由另一位重量级“理论权威”署名的文章提出:“市场经济,就是取消公有制,这就是说,要否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

“皇甫平”较量

舆论界的肃杀之气在升腾,但压不住改革者的信念。

因为提“市场经济”太敏感,经济学家们代之以“市场取向”。1990年下半年以来,薛,暮桥、吴,敬琏等经济学家通过各种机会向中央,最高层进言。薛,暮桥还曾于7月15日致信中央,常,委,表达了自己迫切希望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的主张。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书记兼市长朱亲自宣布交易所成立。五天后的1990年12月24日,曾表态支持上海办交易所的邓,把江、李、杨约到家中。他特地把话题引到市场,说:“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认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

新年过后的1991年1月28日,邓按惯例率全家到上海过年。在沪近一个月间,他对朱镕基和其他当地官员谈了自己的观点。回到北京,他再次在家中与江、李和杨谈话。

不久以后,时任上海□□的朱调任国副总理。

邓在上海的谈话,通过上海《解放日报》的四篇系列评论文章透露了其精髓。这就是轰动评论界的“皇,甫平事件”。

1991年2月15日,农历羊年正月初一。《解放日报》头版发表题为《做改革开放的“领头羊”》的评论,旗帜鲜明提出“何以解忧,唯有改革”。

3月2日发表的《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一文,委婉地批评有些同志“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思路,指出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和形式,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

3月22日,《解放日报》再发皇,甫平的《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一文,直指新的思想僵滞,“如果我们仍旧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一个月后,《解放日报》发表系列评论的最后一篇《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

四箭连发,但是反对市场经济的声音毫不示弱。

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发展商品经济不可否定计划经济》一文,批评“市场经济原则很难真正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认为中国40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巨大优越性”。

据皇,甫平文章作者之一、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最近回忆,1991年10月,中央一位高层到上海,点名批评皇,甫平文章,认为搞乱了党的思想。

他指出,党好不容易统一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现在你皇甫平提出要搞市场经济,这不是要搞资本主义吗?

1991年苏,联“8-19事件”之后,“左”的调门进一步升高。

1991年9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当前改革的三个问题》一文,认为有的同志在抹杀两种改革观的分野,忌言“姓资姓社”,指出“在改革问题上的两种主张、两个方向即两条道路的斗争,仍以不同的形式在继续”。

到1991年底,有人甚至重提阶级-斗争。《人民日报》10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