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456节(2 / 3)

加入书签

股市就是这样,只要有人动,哪怕只有1/10的份额在行动,那掀起的波澜就远远超乎大家的想象。

经历了8月底到9月底整整一个月的死市,过完国庆节之后,深圳股市开始进入交易旺盛阶段,有大户抛出就有散户跟进,证券公司的人忙得都要晕了。

炒股的人关注股市动态,不炒股的人则关注周秋萍的一言一行。

什么她抛售股票啦,什么她觉得不安全,要求警方保护,什么警方觉得不合规矩最后拒绝,然后她自己掏钱雇佣警察在酒店给她做安保啦。

反正每天都有新闻点可以写。

倘若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深圳居民估计头一个要屏蔽的对象就是周秋萍。烦不烦啊,一点鸡毛蒜皮大的屁事儿也要上报纸。

但时代不同啊,现在大家正缺乏娱乐生活呢,免费找点乐子看,大家都欢迎。

在这种持续关注的氛围下,所谓的东方广场才刚刚有个名字,就已经成了全城的热门话题。

甚至有不少人特地跑到华强北,去看那块空地。瞧见岭南建筑设计院的专家真的过来看现场时,大家都激动的要命,比自己盖房子还有参与感。

陈自强扼腕叹息,只遗憾周秋萍盖的是商场而不是住宅,否则就凭眼下的热度卖楼花,就能把盖房的钱给筹出来。

这话给了周秋萍灵感,深圳拿地不容易,以后地会越来越难拿,所以她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多盖几层楼,做成那种下面商铺,上面写字楼的模式。

如果这样的话,倒是真的可以卖楼花了。不过盖房子不是小事儿,如果不考虑好方方面面,到时候房子塌了那可是要命的。所有的设想都必须得先经过专业人士的论证。

陈自强也就是嘴上一说,他又不会盖房子。他跑过来的理由是他要当面亲自答复周秋萍,他们家愿意做代加工,给牌子货生产毛衫。

之所以暂且放下自家品牌,是因为现在的毛衫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好多小厂,就是那种家庭户可以为了拿订单,直接把利润压到只有一点点。

他们成本低,也不交税,一丢丢的利润就敢接单。

但陈家工厂不一样,已经做出规模来了,运营成本就摆在那里,根本没办法和人打低价竞争。

现在他们可算充分领会到当初国营大厂看他们恨得牙痒痒时的心情了,不就是因为他们不需要负担工人的教育医疗还有老工人的退休工资等等各项开支,所以在价格上有优势吗。

陈自强抱怨:“国营厂怎么不想想他们拿原料是多少钱?我们倒原料又要花多少钱?现在最惨的就是我们,两头不靠。”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家决定改变格局,不在底层搞低端竞争,要做牌子货,把自己的招牌打亮。

既然定下了这样的目标,他们又为什么同意做代加工呢?因为他们想在这个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生产模式,提高自家产品质量,等做到一定的程度,那就可以发展自己的品牌。

就好比你想做生意,但你根本不知道生意该怎么做。那你先去店铺里打工呗,看看一家店是怎样运营的,等积累到了足够的经验,你就能自己动手了。

周秋萍才不在意他们家今后的目标是要自行发展了。因为根本无所谓呀。几十年后,好多国际大牌的代工厂也都有自己的品牌,而且卖点就是大牌代工。

它们能影响大牌的销量吗?基本不影响。因为大牌最值钱的是品牌溢价,大家的销售人群都不一样。

既然陈自强他们家有心,周秋萍就愿意搭这个线。他们家的衣服自己批发过,做工和款式都很不错。

当着陈自强的面,周秋萍就打电话给曹敏莉。后者刚考察完苏联和东欧市场,准备回国。听周秋萍说要给介绍个毛衫的代工厂,她立刻表示可以过来看看。

中国毛衫在苏联和东欧市场都挺受欢迎的,做这个牌子,有潜力。

曹敏莉还笑着调侃了句周秋萍:“你最近很出风头,很厉害哦,一下子就拿了三块地。”

这要是放在七八年前不算什么,那时候深圳遍地荒芜,大家都在跑马圈地。但现在不一样,深圳总共才多大点的地方,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

周秋萍笑道:“我也是运气好,刚好赶上时候了。我等你过来啊,我去年就跟你说过要盖女人世界的,你得过来给我参谋。”

挂了电话,她朝陈自强点头:“曹总马上飞国内,过来就去你们家考察,你们准备一下吧。”

陈自强大喜过望,立刻点头答应:“ok,保准让大老板满意。不是我吹的,我们家的毛衫那叫有口皆碑。”

周秋萍真佩服他家。

在89年广东企业家外逃成风的背景下,他们家居然不仅敢硬扛着,还想扩大生产规模。真正体现出了什么叫做富贵险中求。

现在坚持做了,占领了市场,以后新进入的人想分一杯羹,就没那么简单了。

陈自强都抬脚往外走了,又回过头,犹犹豫豫:“你说我要不要把手上的股票都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