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03节(2 / 3)

加入书签

敢伸爪子,否则你就是头现成的肥羊,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地方上不敢动的对象有哪些?一个是中央大员,另一个就是部队了,惹不起就老实了。

她的钱一分一厘都有用处,她可不愿意打水漂。

反正盖商贸城山海公司已经有经验,再动手也驾轻就熟。

她出面的作用就是充当招牌,告诉有心打她主意的人,不要想了,我跟部队合伙做生意。告诉心存疑虑的地方政府,不用害怕,山海公司找了个大财主就是姐,即便问你们的银行借了钱,也不用担心还不起。

卢振军又一次感觉自己好像被安排了。

因为周秋萍一件件事情叨叨的清清楚楚,就连在哪几个地方盖商贸城,她都心里有数了。

他简直怀疑她会说一句,事情我全安排好了,你赶紧去干吧。为什么我自己不是?因为我没空啊。

周秋萍听他久久不出声,不由得奇怪:“卢老师,怎么了?张队长那边我问过了,他还是能够分出人手来的。”

当然,如果上海公司有其他项目,比方说在俄罗斯境内的拆建业务,那她也不勉强,她找其他人合作好了。

像海城这边的后勤,东方大厦实际上就是他们的建筑公司盖的,目前进展顺利,已经有好几家准备进军海城的外资企业,过来打听租写字楼的事了。

现在大厦主体完工,之前肖部长主动打电话跟她联络感情的时候,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问还有没有其他活。

他们的工作完成的漂亮,自己这边要是有机会,肯定找他们合作。凡事都是一回生二回熟,新的生意对象混熟了就好,她也不用吊死在一棵歪脖子树上。

周秋萍特别善解人意,立刻表态:“你们忙的话,那我就找肖部长了。”

卢振军瞬间竞争意识上线,立刻否决:“他们哪行啊?都是靠张国富打好了基础,他们跟在后面盖的。他们就没独立盖过楼。再说了,商贸城要怎么搞?他们哪有数。盖楼的时候知道要怎样招商吗?盖好了晓得要怎么管理吗?”

隔着电话线,周秋萍直接翻了个白眼。

说的好像你们当初知道该怎么做一样。

屁!那会儿你们两眼一抹黑,啥都不会。全都是靠我靠曹董靠苏珊手把手教的。现在感觉自己是业内龙头老大,牛气冲天了。

呵呵。

好在卢振军看不到周秋萍的脸,只听得到她在电话里的声音,虚情假意的可真诚了:“我也是这么想的呀,做生不如做熟,但不是怕你们忙不过来嘛,所以我才想给你们减轻负担来着。”

卢振军直接谢绝:“不用,我这边又招了一批人。”

现在虽然没宣布大裁军,但部队转业的干部越来越多了,退伍军人也多。

他这趟回国,又扒拉了一堆人,规模扩大了差不多一倍,倒也不是真的愁没人用。

周秋萍都羡慕嫉妒恨了。看看人家,想找手下直接有现成的预备军。不像她,招罗人才要绞尽脑汁。

但卢振军有卢振军的烦恼:“那摊子是不是铺的太大了点?一下子动这么多地方,要问银行借多少钱啊?”

山海公司在乌鲁木齐的项目没少问银行借贷款,可这个他心里有数。

商贸城·亚运村项目,那是卖楼花就直接把盖房的钱给挣回头的。

现在的商业体,问银行借的钱是不少,可乌鲁木齐的人气已经起来了呀。客似云来,往来商人热闹的不得了。不愁没有客流量。

周秋萍说的这几个城市的情况可远远比不上乌鲁木齐。

他害怕到时候砸了大钱下去,盖好了商贸城,结果却没人过去做生意。盖了个寂寞也就算了,掏出去的真金白银怎么办?

周秋萍暗道这不废话吗?如果这些城市现在就已经有了乌鲁木齐的气象,那还有他们什么事儿?所有的城市在发展之前,都是荒凉的。

10年前的深圳就是个小渔村,放眼荒芜。现在再看看呢?

眼下的浦东也是大片农村,再过10年20年,你看到的情况又不一样了。

这些边境城市也一样,在独联体国家的轻工业可以独当一面之前,双边的贸易往来绝对少不了。

而逐渐开始富裕的国人也需要一个可以就近感受外国风情的旅游景点。这些地区,还是有发展前景的。

边境城市这么多,被她挑选出来的都有讲究,重点就是有铁路运输线。

目前两国的民间商业模式,注定的主要是蚂蚁搬家式的小规模贸易。这些地方更加需要商贸城,商人能够在里面自由选择商品。

像东北地区,有些地方随着煤炭之类的自然资源枯竭以及重工业的衰落,城市也会跟着萎缩。赶紧想办法转型才是重点,否则越到后面情况越糟糕。

周秋萍脑海里的念头其实是隐隐约约的。她感觉此事大有可作为。

说实在的,她想挣俄罗斯老百姓的钱,但并不想抢人家的财产。

她更加希望的是互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