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3节(2 / 3)

加入书签

开口,那就要迎来拳头了。

这不过是一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并不一定真的会落自己头上,但青壮和其他几个人还是停住了嘴,原先没说话的人又伸头打量起来女医,她们一点都不在意没有人上前,或坐或站,不管是拿着竹简看书,还是摆弄旁的东西,就那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点都不在意是否有人过来。

若是别人,进市里占着摊位不做生意,说不定还要被大家骂做傻子,可这些女医这么做,众人却觉着好像还挺正常。

此市坊周围的居民多靠技艺谋生,基本上是做一天活,就有一两天的饭吃,那些过来采买的妇人和家仆,更有大量的家事需要忙碌,很难有闲工夫在这儿看着,有些人见她们只是看书,也不做什么古怪的仪式,自己和家人也没有要死的病痛恶疾,犹豫了片刻,索性便走人去做自己的事情。

有走的,也就有留的,还有被吸引过来的,人来人往间指点和听不到的窃窃私语一直没有停止,可就是没有人上前求诊。

面对这样的情况,女医们并没有多少变化,还是稳定的看着手中的竹简。

而刚才斥责几个出言不逊之徒的顾义,此刻就更加悠闲了。

行医治病救人,说起来是个很善良阳光的事情,可对于医者来说却并非如此,药到病除,医者患者和患者家人三方喜悦开心的时候总是少的,更多的,是很多家庭钱财不足下,只能放弃治疗,任由还能治的病拖到无力回天的心酸故事,还有患者为了活命压榨儿女乃至将其卖掉、算计医者的种种惨恶行径。

对于行医时间够久的女医来说,她们或许依旧不擅长从政,但对于人性,以及过往所学的‘医人’,则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所以,明明韩尚傅并非是不讲理的人,连小学徒都能看出来她们穿的不对、在宛安的女医也明白拿出来骨架就是吓人,一不小心还会让自己陷入危险,但大家还是没有反对的这么做了。

其原因,便是众女医极为清楚,或是隐约明白的一个道理——

送上门东西,即便是再好,别人也会觉着它廉价易得,不仅对此物不珍惜,连带着它的主人也会看轻!

更让女医们不知道该怎么评价的一点,便是很多人,他就真的是畏威而不畏德。

有过义诊经历的女医们,常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自己一开始刚去乡下的时候,说破嘴皮子让农人改习惯他们都没反应,可来个比她们地位还低的婿吏过来骂上几句,嘿,立马改了。

经过这些事情后,女医们很清楚,想改变人的认知,除了‘威逼’‘利诱’,旁的讲道理做好事什么的,都不好使!

而回到今天的义诊来说,她们的目的是为了义诊吗?

当然不是。

实际条件上,她们带来的药材看着多,但这是一年的用量,甚至去掉皇宫只算平民和官吏的需求,均分下来,一个人只能分到半两,而药材——它就像粮食一样,价格增长的逻辑,是涨到注定被饿死的人买不起才会停止,即便韩尚院没这么无情,这次义诊仅算的是药材运过来的费用,那看一次病,仍不是普通人家所能承受的。

昂贵的药价,本就筛掉了大部分人,而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女医们再像以前那样压榨自己的极限,一天看上百个病人,争取给每个人都看一次,那结果不会迎来更高官吏们的尊敬,而是他们更狠的压榨。

尊卑有序,底层那层泥腿子都能这么服务,我们要求更高点不是很正常的吗?

给那么多泥腿子看病的辛苦都能撑下来,怎么到我们这边就甩脸色了?你是不是对我们有意见?

这样的结果,和初衷的‘定规矩’完全是背道而驰。

是的,义诊的目的,根本不是义诊,而是‘定规矩’,更详细点说,就是改变大众的固有认知。

那问题便回到如何改变人认知上。

威逼利诱,威逼在前,说明它的效果绝对要比利诱高,刀架在脖子上就是要比拿钱让人下跪快,尤其是在她们拿不出多少钱的时候,可问题是,大家没威逼的权力啊!

那就只能迂回,利用一下人的恐惧了。

这也是女医为什么没拒绝穿外褂,到了之后就旁若无人组装骨老师,顾义被打断也不生气的缘故。

至于为何不向那质疑她们是行淫祀的青壮解释,很简单,女医们的过往经历已经证实了,真正有权的人不需要自己解释,不是有旁人代说,就是能直接让他闭嘴,而没有权的人,越解释,对方越能看出此人多么虚弱无力。

顾义就处于这么一个尴尬的状态,她有小权,但又没有直接伤害对方权力,那就只能用迂回的手段展示一下权力,而后闭嘴,以防暴露自己的虚弱。

这样做的话,围观的几十个人肯定不能过来看诊,不过对女医们和他们来说,本质上都没啥影响。

一来,她们本就不是要大规模给人看病的,少几十个人更好,二来,能走到市的人,就算是身上有些许不适,她/他们也不会认为自己‘病了’,更不会鼓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