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节(2 / 3)

加入书签

摆明了是要赶她走的,她怎么反其道而行?

真是怪哉怪哉,不过她心底的轻视不屑倒是收敛了不少。

此时的解老夫人容氏却是埋怨丈夫解老太爷,“当初就该听我的把老大家的留在家里掌中馈,你倒好,偏让她随老大上任照顾饮食起居,这种活谁做不行?府里这么多下人都是死的?要不然把老三家的留下也行,总比现在这两个能让人省心。”

说起来,她的心绞痛感觉又要犯了。

二儿媳妇钱氏出身小秀才之家,见识有限,她当初就没看得上,无奈拗不过儿子,只能勉强娶进门来,她哪敢让她当家?

四儿媳妇秦氏出身大家,待人接物与持家哪样都不缺,就是性子强势,况且那几年随四儿子在京城就任,也算是历练过一番,她也就顺势让她掌中馈,果然这么多年来也没出过岔子,除了典妻这一事之外。

她也因此没给秦氏好脸好长一段时间算是惩罚。

“你现在倒是把我埋怨上了,将心比心,当年娘不让你随我上任,你是何种心情?”解老太爷不背这个锅,“再说,儿子在外就任,没有个女主人操持,你就能放心?当年你想留刚成婚的老四家的在家帮衬,人家哪肯应?跟你闹了好长一段时间,你最后还不是松口让她去京城找老四?”

她还怕个逑?

话赶话说到四儿子,解老太爷的心里就是一阵痛惜,当年三元及第状元之才名动京城,天子喜之爱之,要不是卷入了那件事之中,只怕他儿子就不会辞官龟缩在书院当个山长,早就一展宏图官至人臣,只能说时也命也。

至于自己的仕途也是因此折戟沉沙的,不过当老子的人,也就没法抱怨什么了。

那些年解家是提心吊胆过日子的,就怕哪天被抄家灭族,后来风头过了,大儿子和三儿子才谋求起复,如今当个官也是小心翼翼,生怕让政敌翻起旧账。

至于二儿子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有个举人功名后就不得寸进,留在家打理家业正合适。

解老夫人容氏显然也是想到这点,顿时沉默了,自己当年跟着老头子上任东奔西跑的,操的心什么时候少了?

虽说男主外女主内,但当了官,那界限就不是这么分明了,与人说话都像打机锋,话不能说满要留有余地,这些个都是经年累月积累的技巧。

心绪正愁闷时,听到外头大丫鬟的禀报,“老夫人,二夫人和四夫人来了。”

她这才起身整理一下衣物,准备去给这俩不省心的儿媳妇和稀泥。

解老太爷直接在躺椅上闭目养神不予理会,正所谓不聋不哑不做家翁,他还想多活几年。

不过在老婆子离开之前,他还是开口吩咐一句,“好生把那人家姑娘给送出府去,不要吝啬那点银钱,回头招人话柄。”

“晓得了。”

老妻办事,他一向都极为放心,因而也真个睡了过去。

容氏到了花厅的时候,看到二儿媳妇钱氏和四儿媳妇秦氏都等在这里,没看到三孙女解语心,这才放下心来,这两人不和归不和,还是守住了底线,没把小辈卷进来。

三孙女也到了出阁的年龄,真坏了闺誉,一辈子都毁了,这么一想,她不禁深恨这背后搅事的人,要真被她抓到,她一定不会轻饶,不过此事宜化小不宜化大,就只能暗暗去查。

钱氏和秦氏妯娌俩在看到婆母容氏进来,都赶紧起身相迎,两人对视一眼,知道婆母这人不好糊弄,遂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容氏看到俩儿媳妇给她行礼,她沉下眼来也没唤她们起身,而是端坐在主位,慢条斯理地道,“你们俩个倒是好啊,把我们老解家的脸面都丢尽了,钱氏,我问你,你是嫂子,处处不让弟妹,你的礼仪学到哪里去了?”

钱氏被婆母这么一责难,顿时脸色都白了,婆母嫌她的不就是小秀才的女儿不懂礼仪吗?

秦氏看到钱氏白了脸,心中正暗爽,哪知婆母的五十大板也打到她的身上,顿时暗笑不起来了。

“还有你,秦氏,这些年我以为你长进了,哪知道你却是处处不肯谦让你嫂子,这不是让外人看笑话吗?亏你还是大家出身的。”

看到秦氏也跟着焉了,容氏这才轻舒一口气,“一大家子人就更要说个和字,我和你公爹还在堂上坐,只想看到你们和和睦睦的,我们纵是死了也能瞑目……”

钱氏听到这话,赶紧磕头道,“婆母,都是儿媳不好,您与公爹别气坏了身子,不然儿媳万死难辞其罪。”先承认错误总不算错吧,然后又转头向秦氏低头道,“四弟妹,这次是我御下不严才惹出的祸,二嫂在这里向你道歉,你就宽宏大量莫跟嫂子计较……”

若问秦氏最恨钱氏哪里,除了比她长得好之外,就是在这种时候她就爱装模作样,好像与世无争的样子,依她看,小秀才的女儿心眼那可多得很哪。

“婆母,小的时候先生就教过儿媳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二嫂一句御下不严就把一切都推脱过去了,那以后府里还有没有规矩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