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4节(2 / 3)

加入书签

续陆瑶这边翻译完了,书单上的书就会陆续送过去给她们。

听说其他班的同学在看了陆瑶给的书单之后,都私下里悄悄庆幸,自己进的是偏门班。

另一边,各大义军首领手下的流民兄弟们,不,现在应该叫农民兄弟了,他们乐开了花。

自家大侄女大妹子来了,青天就来了!公理王法就来了!那些站在他们头顶上拉屎的管事们的好日子也该到头了!

农民兄弟们欢天喜地地把新入职的女官们迎进了田庄,第一件事,就是打小报告,要自己人赶紧替自己查一查,那些本地管事们有没有占自己便宜,是不是贪赃枉法。

女官们表示:您就瞧好吧。

新官上任三把火,女官们也是农民出身的,她们焉能不懂农民兄弟们的心情?她们也很怀疑那些本地管事们暗地里贪赃枉法了。

女官们上任的第一件事,是查账,看文书,看有没有阳奉阴违,贪/污/腐/败。

但是事与愿违,以前的不提,至少从今年义军接受各个田庄开始,本地管事们的账是干净的,女官们睁大了眼睛仔仔细细从头翻到尾,也没能找到本地管事们吃拿卡要,贪赃枉法的证据。

看来这半年,本地管事们都挺老实的。

女官们顿时只能偃旗息鼓,老老实实地上任了。

而原本一些位置上的管事们,则从原来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成为一名普通的庄户。

但是接下来等待女官们的并不是扬眉吐气,大放异彩,而是无从下手。

因为等那些管事们一走,接下来的活她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比如下面的人来问,庄子上的粮食都收了,接下来空着的田里该种什么,种多少,哪些人种,她们一问三不知,查往年的旧例,往年的旧例竟然没有最关键的人员规划部分,只有结果,没有过程。

比如下面的人又问,过去对庄上庄户是每人每户给多少口粮其余上交,但是今年某某某某地都分给流民兄弟种了,一个流民就占了五十亩地,以前的庄户要减少口粮吗?流民兄弟又收多少粮呢?

这个女官们知道了,来时女君交代,流民兄弟是自己人,都要编入正经户口,按律交税就行,而且过去税法严苛,咱们流民兄弟按新的税法来:成年人每人每年需要交二石栗或三石稻;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人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果不服役,每天就要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

十八岁以下的孩子残疾人和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不交税。

此外还有补充,如果家里有小官,又看官的大小,可以免一定数额的税。

听到这里,连前来找女官麻烦的小管事也心头火热起来了,当官能免税,免多少呢?

女官这时就拿出女君写的税法出来了,官有九品,每品能免不同数额的税,女官照着税法上面写的数额一一念过,最后看着面前的小管事:“你现在是无品。不过,无品的小吏也有免税额。”

“免多少呀?”小管事自然知道自己当然算不得真正的有品官,但是能免税就行啊。

“你免不了。”女官道。

“我为什么免不了。”小管事急了,“我们都是田庄上管事的,现在都为首领们办事,现在汝南没了太守,首领们就是实际上的太守,那我们这些管事的当然也算小官,我为什么不能免?”

“我们的官要考的,你没考过,不算正经官。”女官淡定道。

“啊?”小管事呆了。

“别的不提,你识字吗?我们考试,最低的要求就是识字,只要考过了,就能算正式的官员了,我就考过了,还是高分,所以我虽然也无品,但是我免税的数额就比别人的要高。”女官又道。

“我当然识字,你把你的书给我看看,我不信。”小管事当即就要展示一番自己的本事。

但是等女官淡定地把自己手上的书给对方看,对方顿时有点拿不准注意了:“这……这……我好像认得一些……”

“全都认得?”

“……但又不是完全认得。”小管事接着道。

“那不就得了。”女官淡定地把书拿回来,“你要是想当义军手下的正经官,想免税,就得学义军的字。”

“可……可……这天下难道还有谁单独弄出一家的字的吗?”小管事拿不定主意了,他虽然所受的教育并不算高深,但是他活这么大,也还没听说过有另一种写法的字的。

“规矩就是这么个规矩,你要是想免税,就学,不想免税,就算了。”女官一脸不近人情。

小管事只好问:“那如果我想学认字,要怎么做呢?”

“等着吧,最多到明年十月,你们各个庄子上就该有识字学堂了。”

小管事松了一口气,想起什么,他又赶紧问:“这学堂,收束脩多不多?大概收多少啊?”

“这我就不知道了。你放心吧,肯定是庄上大部分人都交的起的价格。我们那位院长啊,有心要让治下大部分百姓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