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2节(2 / 3)

加入书签

也是非常生动形象了。

好在,陈宫一直在聚精会神地聆听,可以随时为他补课:“具体我们回去再说,明日一早,你要送蒙哥升天。”

吕布:啊?

翌日,大雪封城,天地间俱是白茫茫一片,蒙古全军尽着缟素,白袍白甲,哀戚的哭声震天动地,浩浩荡荡地震落天边飞雪。

众人追随蒙哥征战多年,曾以为这位上帝之鞭,就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煌煌的荣光永不会消逝。

谁能想到,纵然是上帝之鞭,也有折断颓败的一日。

吕布一身孝服,扶棺而行,三十六匹雪白的骏马在身前驰骋开道:“起棺,送天子出殡——”

士兵们或紧随在其后,汇聚成一条浩浩荡荡的长龙,或跪伏在路边,涕泣如雨下。众多随军的高官武将、帝国亲王亦是夹杂在队伍中,神色悲痛,向道路两旁撒着纷飞的纸钱。

消息传往周边蒙古帝国治下的城镇,更是引发了莫大的反响,二十四城尽皆自发披麻戴孝。

所有蒙古人都觉得天塌了,带着他们走上巅峰的一位领袖辞世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

当众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时,忽必烈已经开始了他的行动。

忽必烈被软禁在一处府邸中,日常不能外出。

一开始听闻蒙哥去世的讣告,他只是淡淡挑眉,神色流露出了一丝半缕的哀戚,更多的却是沉稳,和来日即将大展锋芒的跃跃欲试。

他极能稳得住,即便是见到了全军缟素、满城尽白、二十四城披麻戴孝的盛大场面,依旧心中有一丝疑虑挥之不去,始终按兵不动,只是派遣亲信下属外出打探消息。

不料,这一日,亲信打听消息回来,带着满脸诡异的色彩,任凭忽必烈如何追问,都支支吾吾不肯回答。

忽必烈先是温言劝解,结果对方依旧神情躲闪,最后他忍无可忍,命令此人赶紧将一切都说出来。

亲信深吸一口气,心中满怀绝望,觉得自己今天死定了:“外面都有一种传言,说先帝死了,要您到地下去殉葬。”

忽必烈顿时被逗笑了:“如此无稽之谈,岂不平白给人以笑柄?皇兄早就废除了殉葬制度,又干我何事?再说了,我蒙古立国经久以来,从未听过有兄弟殉葬之说。”

亲信的神色更加难看了:“外面人都说,您虽然是先皇的亲弟弟,但也是……那什么,就是汉人中流行的那什么。”

“据说先皇对您情深意重,死前特意违背了自己从前的政策,点名让您一同下去陪他!”

“外面的人还列举了您的十四项大罪,说您先前如此忤逆先皇,他都未曾对您痛下杀手,反而好吃好喝地供着,明显就是余情未了,于心不忍。你瞧,先皇的义子吕将军已经相信了这个消息,正在为您准备殉葬工具呢!”

忽必烈:???

他妈的,是谁在背后败坏他的名声?

【作者有话说】

陈公台:是我(狂写剧本g)

忽必烈登时感觉到了这个世界对他的深深恶意。

到底是谁在背刺他, 进行了如此荒谬又极富想象力的谣言中伤?

他在这边疯狂思考罪魁祸首,第一个就排除了吕布。

虽然吕布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一向欲除之而后快, 但这事还真赖不到对方头上。

毕竟,他又不知道吕布心怀异图,谁能想到吕布一个汉人, 居然想要谋夺蒙古帝国的权柄啊。

忽必烈只是从自己看到的一切来推断, 吕布和蒙哥乃是父慈子孝的典范,感情真挚, 一者为国征战恪尽职守, 一者信任有加举国相托。

于情于理,吕布都绝无可能去破坏蒙哥的身后清名。

忽必烈排除了第一嫌疑人, 接着就开始头脑风暴,在想自己到底还得罪过谁。结果这么一盘算,发现……

这些年来他树敌无数,得罪的人能从上都和林,一路排到中都北京, 排成一条长龙, 眼瞅着每个人仿佛都有嫌疑!

别的不说,蒙哥麾下的一群铁杆支持者, 个个都看他不爽。

远如朝中左丞相阿兰答儿, 近如成都总兵元帅纽璘,这几位平时都是逮着机会就不遗余力地将他往死里整。

忽必烈被囚期间,每次蒙哥开朝会,都少不了几人明里暗里, 各种建议撺掇要对其斩草除根。

不过呢, 忽必烈转念这么一想, 因为这个流言也涉及到了蒙哥,所以,这群人倒也不至于如此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可以先排除了。

军中的其他高级将领也不太可能,倒不是信任他们的人格,而是这群人太憨了,压根想不到传流言这么高级的打击方式。

如此盘算下来,忽必烈恍然大悟,满腔怒火地想到——

好啊,阿里不哥,原来是你小子!

阿里不哥既有动机、也有能力做成这一件事。

首先,阿里不哥跟他都是争夺下一任大汗之位的人选,一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