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3节(2 / 3)

加入书签

天边月色。

“大晚上的,越石你作甚来如此荒凉的地方。”

祖逖找遍了好些地方,最后发现他居然待在这么一处偏僻的宫殿。

他过来看见这一幕,当即不由分说,把刘琨拉起来拽到身边,顺手拂去了衣服下摆沾惹的尘泥。

“听一听宫外声”,刘琨轻声道,并且示意他莫要说话。

祖逖只好保持了沉默,殿前一片寂静,这里又是刘琨特意选了最靠近外城街道的一处偏殿,仅一墙之隔,很快就有夜风将别处的声音传来。

今日乃开元建国之日,普天同庆,自是四面隐约丝竹声,诗筹酒令,闲吟闲咏,好生热闹。

刘琨扯了扯他的衣袖:“士稚听到了什么?”

祖逖嗯了一声:“许多宴会在举办。”

“还有呢?”

祖逖又聆听了一会,终于又细细辨别出了许多不一样的声音,被那些宴会声覆盖住了。

街巷欢声,儿童笑语,高高低低的交谈声和絮叨声,小吃摊煮元子下水的声音,风吹过门下风铃的叮当作响,杯盘碰撞声,脚步声,策马飞驰声,鸟鸣声,小孩的哭声……

“很多很多”,他由衷地说。

刘琨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一点叹息说:“总归都是宫中听不到的市井声。”

祖逖一怔。

“我真的很害怕”,刘琨冰冷的指尖掠过他的掌心,很快就被握住了那只手,语调轻轻地说,“高处不胜寒,我生来就是天家后裔,门阀贵胄,太了解一个人站在高处久了,又有着不受限制的权利,会变成怎样的人了。”

“身为帝王,如在云端,这世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藩篱竖起,隔绝了我去谛听下面的声音。”

“谁能真的慎终如始,莫忘初心……我怕我有一日辜负了这片江山,这座社稷,辜负了所有今日将我送上王位的天下生民。”

祖逖想了想,告诉他:“没关系的,你安心在庙堂坐着就好,我会成为你的眼睛、你的耳朵,把外面所有的声音都传递给你。”

他年幼丧父,纯靠野蛮生长,小时候就是一个在市井飞扬跋扈、斗鸡遛狗的皮孩子,和刘琨这种锦衣玉食的小公子一点都不一样。

刘琨顿时惊讶地看着他。

“反正那些悦耳的、不悦耳的声音,你想听也好,不想听也罢,我都会统统告诉你,而且还要不停地说,直到你接受它们为之”,祖逖露出了一抹笑意,“所以,你这辈子都当不成专横独断的昏君啦。”

刘琨又感动又好笑,忽而一伸手盖在自己额前:“说归说,你到时候可别动手。”

祖逖笑道:“不动手也可以,我把你的玉箫拿来当唢呐吹。”

刘琨:“……别太过分了,那咱俩至少得绝交一个时辰起步。”

他笑了一会,复又有些惆怅地说:“大概世宗陛下和明世祖他们很快都要走了,我见他们已经在收拾包裹。”

“是啊”,祖逖握着他的手,沉声道,“接下来的征伐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如今天下一统,但仍剩北方鲜卑代国、平州慕容氏等多地未平。

刘琨并非一位野心昭昭、志在四方的帝王,他的政策是比较倾向于战后修复、休生养息的,对于代国的打击,将会是一个徐徐图之的漫长过程。

已经动荡了一百多年的江山,也确实经不起更多的动乱折腾了。

他又道:“明世祖之前还说过,若有余力,应去通商罗马帝国,此刻正值奴隶皇帝戴克里先当政,东西罗马复归一统,旋即又遭分裂。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商业贸易,帮助大汉经济恢复。”

刘琨眸光望向西方,流露出一抹沉思的神色。

“好啦,来日方长,这些事以后再慢慢计划吧”,祖逖如同变戏法般掏出了一坛自酿的酒,又递给他一只杯盏,“看在明日并无活动、可以一醉方休的份上,我特意给你带的。”

刘琨静待他给自己斟满,唇角微弯,举杯道:“敬大汉江山。”

“敬河山,也敬你”,祖逖一杯酒饮尽,味道还挺好,他真是个酿酒小天才,于是开始了一段漫长的关于酿酒过程的叙述。

刘琨有一搭没一搭地应声,随时转换话题,跟他一起天马行空地瞎聊。

从江南的一株烟柳,讲到了以前金谷宴上陆机的一件八卦事,好朋友就是这样,只要聚在一起知交对饮,随便聊点什么都会很开心的。

又过了许久,直到更深人静。

“士稚。”

“啊,叫我干什么?!”

“——多谢你。”

当第二日太阳升起的时候,新的时代便从这里启航。

这个由刘琨开启的时代,被后世史家称为「后汉」,以区别于东西两汉。

据相关史料的帝王本纪所载,肃祖皇帝刘琨,英睿雅范,高风义烈,弱冠盛名于京华。

值此胡贼暴肆,生民罹难之际,招聚义师,连众百万,北定匈奴,东灭鲜卑,南平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