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3节(2 / 5)

加入书签

家这些丫鬟仆妇侍候人的本事施展出来,将王恩策很快弄得五迷三道,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蔡丁山和诸葛文气喘吁吁的到了自家宅院,早有随行的仆从叫开了门,蔡丁山劈头问道:“小郎君呢?可在家中?”

“小郎君?”看门的老仆没想到主人这个点来了,赶忙应道:“在,在,正在后院和翠红她们几个戏耍!”

“住口!”蔡丁山喝道:“快,快去替我通传,就说有要紧事,还请小郎君赐见!”

“是,是!”那老仆应了一声,赶忙去通传,蔡丁山喘了两口气,乘着等待的功夫,转动着身子,把周围打量了一下。一年多没来,他发现轩前那一株枝桠虬结的老梅、两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树还是老样子,只有那十来竿翠竹似乎益发粗壮茂密了些。他记得当初那外室对这些翠竹和梧桐爱惜得不得了,每天一早一晚,都要亲自指挥丫环汲来井水,细细地洗刷两次。现在虽然天色昏黑,但是借着从一字排开的纸窗里透出来的灯光,仍然可以看见光洁的树干上朦胧的反光……“等一会,等我一会,哈哈哈,看我抓住了怎么炮制你这小妮子……”听到前面屋里传出的嬉笑声,蔡丁山的脸色有些难看,虽然他原先将王恩策安置在这里就有讨好的意思,但对方在自己的故地这般浪荡子弟模样,还是让他有点不爽。旁边的诸葛文看到了,低声道:“蔡老,小郎君到底还年轻,少年心性骤见富贵,跳脱些也不奇怪,不过这样也好,总比那等城府深沉,心思难测的好吧?”

“嗯!”蔡丁山点了点头,脸色也好看了不少,这时屋内已经传出了那老仆的声音:“小郎君,主人和诸葛先生到了,便在门外等候!”

长轩内的嬉笑声停止了,随即便传来细密的脚步声,蔡丁山和诸葛文赶忙整理了一下衣冠,暖帘被挑起,王恩策走了出来,两腮绯红,面带酒气,笑道:“原来是二位,有何事这么晚还来!”

“确实是有要紧事!”诸葛文躬身道:“我与蔡老刚刚回到成都,便得到一个要紧的消息,便直接来见小郎君!”

“要紧事?”王恩策看了看蔡丁山和诸葛文,这才注意到两人的风尘之色,面上的笑容消失了:“那进来说话吧!”

蔡丁山和诸葛文进了门,这是一个长方形的敞轩,四面都是窗户,垂着梅花暖帘。当中一张楠木胡床,两旁摆着几椅,陈列着盆景。两个高脚的落地烛台上,四支明晃晃的蜡烛在那里交映争辉。地上随意摆放的投壶、掷卢,小几上的吃到一半的酒肴,还有两旁侍女脸上未曾褪去的红晕,他装作全然没有看到的样子,只是向旁边的管事使了个眼色,那管事会意的点了点头,不一会儿便把屋内清理干净,送上热茶,然后退下,屋内只剩下王恩策、诸葛文、蔡丁山三人。

“小郎君!”蔡丁山从袖中取出那封书信,双手呈上:“这是令兄的来信,由伊吉连博德先生寄来的!”

听到蔡丁山口中吐出“令兄”二字,王恩策面上闪过一丝尴尬,但他还是伸手接过书信,细看起来,片刻后他看完了书信,将其放到一旁,慢吞吞的说:“嗯,看信中所说,诸位的生意倒是要发达了?为何又这么急着来见我?”

“小郎君说笑了!”蔡丁山笑道:“我等这点小生意,都是拜王都督所赐,王都督不在成都,小郎君便是我等的恩主,自然要前来拜谢!”

“我是你们的恩主?”王恩策听到这里,面上露出一丝怪异的笑容,像是讥讽,又像是苦笑,他摆了摆手:“罢了,既然你们要谢我倒也不难,平日里多送些好酒佳肴、可人儿,陪我好生戏耍,便算是还了家兄的恩情!”

听到王恩策的回答,蔡丁山一愣,一时间他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旁边的诸葛文赶忙接口道:“酒肴佳人本是寻常事,何劳小郎君开口?这确实我等的不是了,我等今晚来,却是还有另外一桩事情,要借您的身份威严!”

“我的身份威严?”王恩策不禁笑了起来,他看着眼前两个商贾正诚惶诚恐的看着自己,虽然对他们的情况了解并不深,但不难看出这两人都是家财万贯,长袖善舞之人,可现在却好像一切都操于自己之手,唯一的原因就是自己是王文佐的“兄弟”。一想到这里,他就有一种奇怪的冲动,如果自己把王文佐的身世吐露出来,告诉他们自己根本不是什么王文佐的亲生兄弟,甚至王文佐也不姓王,他不过是当初被送到百济,替自己从军的一个家奴罢了,这些人将会是何等表情?

“不错!”虽然觉得王恩策的态度有点奇怪,但诸葛文此时却顾不得这么多了:“您方才也看了那书信了,王都督让我们几人来处置发放那五十份敕书,可就凭我等几人,如何能做得这等大事?若无小郎君您出面,这敕书之事,我等定无此能!”

“为何你们几个不把敕书自己分了?”王恩策好奇的问道:“我看这信上写的,要有敕书才能和吐蕃人贸易,应该很赚钱的吧?”

“小郎君说笑了!”蔡丁山苦笑道:“不错,这敕书的确就和摇钱树一般,可也得看看有没有福分受得起呀!我们几个凭祖宗保佑,当初一起凑了那两万贯的人,每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